近年來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消費環境發生變化,審美也在改變。主流消費者個性張揚、更注重細節,青睞高性價比的產品,使消費呈現個性化和多元化特征。2018年,優衣庫順勢而上,重新定位品牌基因,對品牌進行全面轉型升級,賦予品牌更多的時代內涵,更現代更時尚更高性價比,“實尚主義瓷磚”由此誕生,以“高顏值+高價值”的品牌策略占領市場。 如今服裝店競爭劇烈,不過在眾多服裝店當中還是優衣庫更受大家歡迎的,自2002年優衣庫在中國開家店,至今已在國內具有127家優衣庫店面。在金融風暴中逆勢崛起,優衣庫開創人柳井正曾兩次日本首富的寶座。
優衣庫的品牌定位:“低價優質”
一:優衣庫:轉型SPA模式實現精細化運營、打造高性價比優勢
優衣庫成立于1984年,早期通過郊區開店、去中間化訂貨、定位基礎款打造低價優勢(價格較同行低約50%),收入增長由開店驅動,產品低質低價,模式較為粗放;1998年通過ABC改革轉型SPA模式,合作東麗推出多款爆款產品,實現精細化管理打造性價比優勢,渠道擴張同時店效顯著增長,驅動公司脫穎而出成長為全球服裝巨頭。
二:市場分析&定位
柳井正的父親是個舊式商人,1949年在日本開西服店,那一年,柳井正出生。
1963年,柳井正開始繼承家業,直到1984年優衣庫1號店開業,柳井正在「小郡商事」打拼了20年。
一開始做男士西服,后來做休閑服。男士正裝價格高毛利大,但就像日本和服,商品周轉期很長,一年周轉2-3次。賣得好能掙錢,賣得不好就是庫存積壓。這也是當今互聯網圈經常講的金科玉律——高頻打低頻。可以說,優衣庫很早就有了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萌芽。
“有時我覺得,自己就像那些只想拉長途客人的出租車司機,等待機會的到來的時間總是很長。” 柳井正在自傳《一勝九敗》中寫道。
20世紀80年代,美國誕生了LIMITED,GAP這些單賣衣服就能做到千億兆億日元的店,對柳井正的觸動很大。
優衣庫是買手店起家。柳井正一開始隨行業協會商業考察團去美國考察,后來自己一個人跑去美國和歐洲采購商品,于是開了一家專賣海外商品的店鋪。
盡管如此,西服店和休閑服店始終是拉動公司經營的兩駕馬車。柳井正也意識到,到國外采購自己喜歡的商品,放在自己的店鋪賣,只能作為個人興趣,談不上正規的商店經營。
柳井正決定開設一家“任何時候都能選到衣服的巨大倉庫” ,“讓顧客像買周刊雜志一樣買休閑服”。
三:建立商業模式
傳統的服裝零售店通常在工廠和批發商選貨進貨,采用代銷方式。
代銷方式對銷售方沒有多大壓力,賣得不好可以退回給供應商,經營風險比較小。但羊毛出在羊身上,這部分投入其實最后也會轉加到原價上,讓商品的毛利率降低。商家為了維持一定的毛利率,必須抬高售價,結果這部分價格最終會轉嫁在消費者頭上。
這種方式還有一個最大的弊端——生產什么商品由工廠和批發商主導,最終出現在店鋪貨架上的商品缺乏一貫性。
另外,定價也是工廠和批發商說了算,沒有自由定價的空間。
優衣庫一開始也是從制衣商進貨,雖然價格便宜,但品質不夠理想,后來通過日本的制衣商委托海外加工,但由于當時還沒有建立品質管理制度。
海外加工的產品中常常發現一些質量低劣的衣服,因為進貨價格低,如果再要求生產高質量的產品,工廠因為沒有利潤不愿意做。于是優衣庫開始考慮自己來進行生產和質量管理。
經營低價格的商品,商品的周轉率成了最關鍵的因素。當時因為缺乏資金,哪個商品好賣就進哪個,實行快進快出。賣得不好的商品,當季處理,決不放在下一個季節再賣。由于店鋪數量不斷增加,要確保商品的供貨越來越困難。
零售商為了控制銷售價格,于是轉為特別訂貨的方式。商鋪數量不斷增加,商鋪采購能力不斷提高,優衣庫決定自己開發商品,然后委托廠家生產。雖然作為零售商,無法直接生產成衣,但在委托廠家生產加工時,參與生產管理是可行的。這也是優衣庫SPA模式的由來。
《薛兆豐經濟學講義》 里面有一句話:“(優質產品)通俗來說,不是質量越高越好,也不是價格越低越好,而是性價比越高越好。一分價錢一分貨,對用戶而言是值得的,這才是好的。”
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定位和賣點,做低價走銷量,又或者賣高價走精致都有自己的邏輯在。但不管便宜還是昂貴,創造價值,讓買單的人覺得“值得”,你就贏了